第二附属医院完成一种新型智能肿瘤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的研制
近日,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医师李欢联合安徽大学海子娟副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诊断治疗学(Theranostics)》(IF=11.556)上发表了文章题为《在低、高场强下同时实现肝脏肿瘤T1、T2增强效果的磁共振成像(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T1 and T2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liver tumor at respective low and high magnetic fields)》的研究论文。该院为第一作者单位,该院放射科主任王龙胜和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修饰临床广泛应用的小分子磁共振造影剂,利用原位肿瘤高表达的酶控自组装策略,使得小分子磁共振造影剂自组装成大分子并滞留在肿瘤部位,同时实现磁共振成像T1和T2增强效果,这种策略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近年来,肿瘤靶向的智能磁共振造影剂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使用的磁共振造影剂为小分子,仅具有T1增强效果,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该研究合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Gd的“智能”探针Glu-Cys(StBu)Lys(DOTA-Gd)-CBT(Cy-CBT),探针被肝癌细胞特异性摄取后首先会被细胞膜上的γ-谷酰基转肽酶切割,然后进入细胞内被谷胱甘肽还原并进一步通过π-π堆积原位自组装成含Gd的纳米粒子(DOTA-Gd-Cbt-NP),在肿瘤部位聚集,提高了造影剂在肿瘤局部的浓度(见下图)。研究在肿瘤模型小鼠上验证了其优异的肿瘤靶向和在低磁场下T1增强和高磁场下T2增强的成像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能力。
该项目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725505、21904002和22074016)安徽省基金(批准号2008085QB94)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研究孵化计划(批准号2020LCZD18)的资助。(第二附属医院)
原文链接:https://www.thno.org/v12p0410.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二附属医院完成一种新型智能肿瘤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的研制
相关推荐
- 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到继续教育学院指导远程化教育教学工作
- 人文医学学院开展学院通讯员培训
- 附属口腔医院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 机关党委为党务骨干作专题教育培训
- 第一临床医学院返乡大学生开展“青春暖冬”志愿服务
- 第二临床医学院启动“暖冬行动”
- 肖圣龙到和平苑二期项目现场调研工作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举办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
- 第二临床医学院多举措助力新生“心”适应
- 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反对餐饮浪费主题活动
- 附属巢湖医院完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工作
- 曹云霞出席张锡祺学术论坛暨基础医学院科技年会
- 顾家山到教育基金会检查指导工作
- 我校台胞出席全国台联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
- 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质增效
- 推进校企合作新发展 校领导赴欧普康视调研座谈
- 梁朝朝激励青年学子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 校医院医护人员齐心救助病患彰显职业精神
- 学校召开辐射安全管理领导组会议
- 公共卫生学院统筹推进学院2020年度重点工作
新闻公告
- 附属滁州医院军地联合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 03-17
- 第一临床医学院扎实开展党支部述职考核工作 03-17
- 学校研究贯彻全省改进作风大会精神落实举措 03-17
- 学校召开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例会 03-17
- 我校钱海生教授团队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7
- 附属滁州医院获省“五星防治卒中中心”称号 03-16
- 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 03-16
- 惟实励新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述职交流活动 03-16
高考招生
- 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