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突破!我校获三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月12日上午,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推进大会在合肥举行。省委书记李锦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等省领导出席。我校校长曹云霞、副校长余永强及部分获奖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继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两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获得三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奖励,开省属高校先河。此外,我校还获得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
余永强教授和费广鹤教授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余永强教授团队《双能量CT关键技术基础及临床创新性应用》研究项目历时10年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双能量CT关键技术基础及临床创新性应用工作,实现双能量CT多模态定量成像应用于临床各系统常见疾病早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随访中。其中围绕CT在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出院评估等方面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被编入美国、加拿大五本权威书籍,作为指南规范全球推广临床应用。
费广鹤教授团队《新发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炎症风暴机制与防治策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项目首次建立我国慢病人群呼吸道病毒流行谱和流感防控预警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应用,大大缩短了应急时间。研究揭示了气道炎症风暴和细胞能量耗竭在新发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新冠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其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中西药结合防治气道炎症风暴的作用,为疏风解毒胶囊进入新冠防治指南和其国际推广做出突出贡献。
孙良丹教授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其团队《银屑病基因组变异研究的新发现》研究项目首次建立中国人群高分辨率Han-MHC遗传变异数据库,展示出HLA等位基因、单倍型、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图谱,为肿瘤、感染等免疫相关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研究发现银屑病25个易感基因/致病基因,揭示了疾病遗传易感性机制,同时发现了银屑病不同种族患病率差异的主要遗传学基础。该项目大力推动了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发展,为开展疾病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
此次是我校连续第6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充分彰显了我校原始创新能力和深厚积累。(科技产业处 程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历史新突破!我校获三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上一篇:学校推进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年度工作
- 下一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步入法治轨道
相关推荐
- 附属巢湖医院动员部署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
- 生命科学学院深入企业交流拓展科研实训平台
- 我校保密工作获省委保密办通报表彰
- 南校区管委会工作会议聚焦学生生活事务
- 省侨联领导来校慰问学校侨界优秀医护人员代表
- 我校青年教师英语授课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 学校进行思政工作者转任思政课教师能力综合考评
- 研究生学院开展国庆节前安全隐患排查
- 我校一附院专家赴蒙城开展“健康助力乡村振兴”大型义诊
- 第四附属医院召开年度博士人才工作汇报会
- 南校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演练
- 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系列活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党建工作检查考核
- 第四附属医院调度推进巡视整改工作
- 我校专家在几内亚开展支援抗疫工作
-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员讲述红色故事
- 口腔医学院走进亳州市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 第四附属医院与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 马克思主义学院分解部署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
- 研究生学院推进学院年度中期安全稳定工作
新闻公告
- 附属滁州医院军地联合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 03-17
- 第一临床医学院扎实开展党支部述职考核工作 03-17
- 学校研究贯彻全省改进作风大会精神落实举措 03-17
- 学校召开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例会 03-17
- 我校钱海生教授团队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7
- 附属滁州医院获省“五星防治卒中中心”称号 03-16
- 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 03-16
- 惟实励新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述职交流活动 03-16
高考招生
- 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