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因地制宜 共筑人才建设新生态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学校紧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才强校战略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精心惜才、放心用才、用心聚才。“十三五”期间,以人事制度综合改革为抓手,在职称评聘、岗位设置和人才引育等方面采取了系列举措,初步形成了“环境宜居、人尽其用”的人才发展新生态。
紧扣一流大学,打造人才“宜居”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建设与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构建有智慧的管理机制,积极营造有温度的人才“宜居”环境。
完善制度盘活人才。以人才制度综合改革为契机、人才战略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出台《安徽医科大学“东南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安徽医科大学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安徽医科大学人才柔性引进与管理办法》《安徽医科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试行)》等53项制度规定,实现了“人才引进-考核-评价-绩效激励”制度体系的全覆盖,紧紧围绕制约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矛盾,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突出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的人才制度体系。
优势平台助力人才。目前,学校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37个。“十三五”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建设、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优势,以人才为导向,搭建发展平台。出台《关于支持部委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优势学科建设为立足点,着眼一流大学目标,强化高水平平台建设,提升大项目培育,不断推进协同创新,为“人尽其才”提供强力支撑;在人才培育机制上,不断提升科研平台对人才发展上的支持力度,借助优势平台助力人才创新创业,提升人才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主动管理服务人才。努力营造爱才惜才浓厚氛围的同时,学校也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管理服务质量。重视“广度”与“深度”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协调,构建立体化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以学校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为依托,满足人才子女基础教育需求;以附属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辅助,为人才提供高品质健康医疗服务;以多元化补贴方式为保障,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难题;以高层次人才制度为支撑,实现“国家-省-校”三级人才政策“叠加效应”。此外,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作为转变,不断前置服务理念,坚理想、担使命、用真心、动真情,以“温情”消除人才顾虑,为人才提供安心的创业环境。
师德为先成就人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于2017年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校人事处合署办公,以加强党管人才,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入职培训、入职宣誓等,强化师德宣传教育,筑牢教师思想政治根基;开展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评选,推选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推动作用;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聘用、考核、晋升、评优等环节,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纳入学院年度考核,师德考评体系更加多元立体;不断健全学术不端惩治体系,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实行“一票否决制”,学术诚信深入人心。
立足国际视野,夯实人才队伍基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三五”期间,学校从实际出发,以大格局大视野谋一域,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历史发展机遇和改革浪潮中肩负着时代的使命。通过实施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双百计划”、博士科研项目资助、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校拔尖人才培养、新一轮百名博士培养等人才引育计划,极大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经过五年发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81人,其中正高职称144人,副高职称4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4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一半以上。
“造血”育人,选贤任能。学校不断提高校内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先后建立“东南人才工程”“四个一批”等人才培养机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重大课题为牵引,着力培育拔尖人才;优化科研支持体系,鼓励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立足人才队伍远景,通过支持出国访学研修等举措完善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加快人才代际交替。“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国内外进修、访学、专项培训226人,在职培养博士38人、硕士12人;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新增国家级人选8人,省级人才称号107人,10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筑巢”引凤,广纳英才。学校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用国际化的视野广结学缘、广揽人才。出台《安徽医科大学人才引进与服务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高水准海内外招聘平台等开展多元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参加和组织各级人才交流会52场,引进“双一流”大学或专业的博士167人,年均33.4人,占比高达78.67%,其中医学背景博士占引进博士总数的六成以上。学校不断推动以才引才,按需设岗,因岗引才,实现“精准”引才;同时动员学院、校友和合作伙伴等广泛参与人才引进工作,构建人才引进工作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布局。
“柔性”引才,借智聚慧。以学校各类优质平台和科研项目为依托,以“高、精、尖”为导向,以紧缺领域为重点,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合约管理、任务驱动”为思路,实施以目标管理为特征的柔性引才模式,助力学校发展。“十三五”期间,出台《安徽医科大学人才柔性引进与管理办法》,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共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93人,其中海外知名学者18人,东南学者特聘教授26人;从国内外知名院校聘请荣誉教授、客座教授、社会兼职教授180余名,有效推动了学校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
聚焦激励机制,助力人才创业梦想
人才发展和学校发展存在“同频共振”效应,人才激励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科研的层次。学校不断改革并完善分类考核激励制度,重点增强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取得了较好效果。2020年,我校共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项,实现了建校以来“百”的突破,而这其中,由2018年以来引进人才获得的达26项,占校本部立项数的40.6%。
重实质,分类考核评价。学校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制定《安徽医科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安徽医科大学开展第二轮教学科研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工作实施意见》《安徽医科大学专业技术及工勤节能岗位聘期考核暂行办法》等,不断完善分类评价激励机制,坚持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注重专业水准、创新能力和履责绩效。强化师风师德评价,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考核比重。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多维度,科学职称评聘。“十三五”期间,我校新增正高级职称107人,副高级职称298人,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学校积极贯彻落实省直评直聘工作要求,对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优秀拔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直评直聘的方式进行评价和使用;出台《安徽医科大学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不断完善职称评审体系;实行职称评审校院两级管理,各学院成立推荐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对正高级岗位、中级及以下岗位提出推荐意见,充分发挥充分推荐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的学术评价作用;教学系列副高级岗位评审中学校不再设通过率,尊重二级学院的自主权;推行代表作送审制度,代表作不局限于期刊论文等著作,发明专利等能体现申报人教学科研水平的成果均可送审;实行同行评议,并注重同行评议结果的科学运用。
抓业绩,优化绩效分配。出台《安徽医科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试行)》,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个人或集体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奖励;出台《安徽医科大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以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为特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校内收入分配体系,逐步实现我校工作人员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薪酬收入分配,较大程度上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强校”立场不懈奋斗,以“无我”精神拼搏奉献,以“实干”姿态笃定前行。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始终把人才强校战略放在最高位置,始终牢记人才建设高于一切,让人才建设以崭新的姿态在催人奋进的“十四五”中,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凝聚磅礴力量。(人事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固本强基,因地制宜 共筑人才建设新生态
相关推荐
- 我校《中国药理学通报》连获四项荣誉
- 我校教授芯片研究新成果助力结核病快速检测
- 岁寒情暖 校领导除夕看望慰问留校学生
- 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
- 学校邀请专家评审指导新专业申报工作
- 学巾帼精神 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 学校专题研讨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公共卫生学院全员全程全心做好迎新工作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
- 科研实验中心开展大型仪器使用线上培训
- 公共卫生学院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
- 第二临床医学院夜查宿舍助力春季校园平安
- 促学风,迎未来 第一临床医学院持续举办名师讲堂
- 机关党委召开2020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 生命科学学院学子演讲中国梦 体悟伟大抗疫精神
- 我校青年医生婚礼半途抢救落水儿童
- 我校召开2021年新聘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见面会
- 刘群英调研校园安全稳定及综合治理工作
- 礼敬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太极拳文化周“文武双全”
- 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提醒会
新闻公告
- 附属滁州医院军地联合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 03-17
- 第一临床医学院扎实开展党支部述职考核工作 03-17
- 学校研究贯彻全省改进作风大会精神落实举措 03-17
- 学校召开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例会 03-17
- 我校钱海生教授团队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7
- 附属滁州医院获省“五星防治卒中中心”称号 03-16
- 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 03-16
- 惟实励新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述职交流活动 03-16
高考招生
- 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