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为先,力行为重——安医学子重大技能竞赛参赛回顾
2021辛丑牛年的春节假期对于我校参加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的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们来说,很不一样。农历正月初三,大家已全部返回我校附属巢湖医院的训练场地,准备次日正式回归到紧张备战的日程中。而就在几日前,校党委书记顾家山等校领导前往看望慰问了大家,向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并鼓劲加油。
“虽然训练时候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要代表学校参赛,和众多高校的选手们同场竞技,我就充满了斗志。我一定会刻苦训练,争取赛出好成绩,不辜负领导及老师的厚望!”带着真诚的祝福和满满的鼓励,参训学生们也激情饱满、斗志昂扬。他们期待着与众多高手一较高下,延续历年的辉煌。
五年磨一剑,愈试愈锋芒
“经过两天的激烈比赛,最终胜负已见分晓,下面宣布本届全国临床技能竞赛的比赛结果!”
时间回到2018年5月13日,大连医科大学体育馆中的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只听到参赛者们期待而紧张的呼吸声,各个代表队屏息等待着结果公布。“一等奖获得者——安徽医科大学!”顿时,台下爆发出一阵阵感动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祝贺你们!为学校捧回了第二块一等奖的奖牌!”同在现场全程观赛的校长曹云霞第一时间为学校代表队的师生送上了诚挚的祝贺。
领奖台上,大家抚摸着那浸润着汗水与泪水的获奖证书,微笑的眼角泛着泪光。每一个人都深知,辉煌的再现,和每一位奋斗者的拼搏、付出与牺牲是分不开的。
“十三五”期间,有着“医学生奥林匹克”之称的全国高等医学院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共举办了三次,我校悉数参加并获得了两次一等奖和一次二等奖。同样举办三次的华东分区高等医学院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斩获一次特等奖和两次一等奖。除积极参与省级以上赛事,我校还举办了五次校级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与分区赛和全国赛形成了良好的选拔梯队,建立了数量充足的参赛选手队伍,为在全国赛上屡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冬日安医的清晨,寒冷而宁静,操场上的太极拳音乐还没响起,学生公寓的门已被悄悄推开。简单地吃完早餐,备战分区赛和全国赛的队员们便匆匆赶到临床技能培训室,开始他们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临床操作练习……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在安医大校园里上演。变的,是一批批参赛的“新鲜血液”和指导老师;不变的,是那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力争上游的干劲。
队伍中没有一个人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从50个考点的校赛到多达100个考点的国赛,训练的内容、强度以及对参赛者能力、心态各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断攀升,数十名顶尖的参赛者需要经过16进10、10进8、8进4的一次又一次的测试与淘汰后,才能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而想要成为最后的佼佼者,所要挥洒的汗水之多、心里承受的压力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每天到食堂吃饭,因为错过了饭点而常常面对的都是冷菜冷饭;多少次晚上回来,只能顶着打扰宿管阿姨的愧疚感去敲响公寓大门;连洗澡、打水这样的生活琐事都要算好时间去处理,时间变成了一种特别稀有的珍宝,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精打细算。”一位参赛队员在日记中,这样回忆那段辛苦而充实的时光,“劳累和压力变成了生活的常态,如每天照常升起的太阳一样准时到来。我不敢有半分的懈怠,身体里就像有一根紧绷着的线,生怕一休息,那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儿就消失了。”
“除了训练的辛苦,更难的是要忍受不能与家人团圆的孤独。最亲近的表姐结婚,她一直希望我来当伴娘,可我实在抽不出时间,留下了遗憾。因为训练的原因,我也没能长久陪伴生病的外婆……”回想起这些苦和累之外的无奈,另一位参赛队员不禁感到一阵心酸。
从上一年的八月第一次走进训练室,到下一年的五月比赛前夕的最后一次上课,近一年的光景里,一茬又一茬队员脚踏实地地走过三百多天的每一天,普通却又不平凡。每天重复大量的操作、不停地总结与反思、倾听老师们的指导建议,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的坚持和拼搏,成就了队员们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造就了赛场上的冷静面对与精彩发挥。
同学们努力,老师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针对一些特色操作,老师们亲自去菜场买来猪肉、猪眼、小肠、大肠等器官给队员们练习各个部位的切开、缝合,买来葡萄、砂糖橘给队员们练习腹腔镜内操作;小儿体格测量时,队员们缺乏实际经验,对待人体模型难免有些不知轻重,老师们就带着大家去儿科门诊给真的宝宝们测量;需要真实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的科目,带教老师自己躺下扮演SP,需要儿童的时候,甚至有老师带着自家孩子来协助大家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校代表队2016年获得了全国赛的二等奖,之后两年更是在包含来自华东、东北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五个分赛区的42支优秀代表队168名参赛选手的全国赛中蝉联一等奖。“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一批批参赛队员和教师用汗水泪水赢得了不断攀升的比赛成绩,是自我的提升,亦是团队的凝聚,更是学校的无上荣耀。
多科齐奋进,携手创辉煌
“十三五”期间,在临床技能竞赛连年取得进步的同时,学校基础、药学、护理等专业的技能竞赛也同样捷报频传,成绩骄人。
“本次大赛亚军获得者——安徽医科大学代表队!”2019年8月22日晚,马来西亚大学的校园内掌声迭起,经久难息。来自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共100支高校医学代表队齐聚于此,对两日前在第十七届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中获奖的团队表示热烈祝贺。伴着雷鸣般的掌声和他人赞许的目光,我校代表队的队员和老师相视一笑,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
经过两天紧张密集的笔试交锋与激烈异常的口试鏖战,他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一众强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亚军。这不仅在生理学知识竞赛方面为我校再添辉煌,也取得了中国参赛队伍自该赛事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
“国内赛拿到冠军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激动,这次国际赛拿了亚军反而没有之前那么激动,因为我们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意识到自身很多地方还有值得提升的空间。”一位队员赛后这样回忆。参加国际医学生生理学知识竞赛的意义并不局限在一纸证书,它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甚至国家之间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在于提升高校学生竞赛相关技能水平,并以此为阶梯迈向更广阔的未来,带动相关知识技能不断发展、创新。
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每2年举办一次,被称为药学类院校的“奥运会”。2019年11月2日,来自全国122所院校选拔的250多名药学专业学子同场比拼,从理论答题考核到实验设计考核,全场竞赛长达6个多小时。最终,我校药学院代表队第5次获得了该赛事的特等奖。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刻苦训练,然后全力冲击国赛特等奖。虽然训练的过程是很苦很累的,但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我觉得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我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一位获奖同学这样说。
“修身至善,博学悟真,中西兼容,知行并进”是药学院的院训,也是药学精神的最好阐释。借由“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这个赛事契机,学院组织院级实验技能竞赛,专业课教师分别指导不同班级的实验操作,再从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中筛选出苗子,冲击省赛和全国大赛。通过比赛,积极培养了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综合能力。
2017年10月21日,广西医科大学的体育馆里,第二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在热烈的掌声和祝贺的目光中,我校护理学院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沉稳的临场应变能力在9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继2017年之后,再次荣获团体一等奖。
“这场比赛让我们收获太多太多。”这是参赛四人最大的感受。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护士长老师带领下在科室轮转,在实践中熟悉操作用物,淬炼临床思维能力,每天学习训练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这还不够。清晨到傍晚进行技能学习,晚上四人则相互监督,回到学院看书复习理论知识。“我们这个队伍全程有着豪华阵容的专家队伍鼎力支持,学院的老师对我们的陪护也是面面俱到,无微不至,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为了提升他们的临床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的带教老师们虽然自身工作很忙,却坚持抽出时间轮流带队员临床轮转学习,观摩指导他们的模拟比赛。为了让这些操作尽可能专业化、标准化,除了从自己的教学团队中派专家进行指导学习,还请来各大医院甚至其他高校的名师教授前来指导。一位队员说:“这可能是我们这辈子同最多医学界‘大拿’交流的机会了。”
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间,我校口腔、公共卫生、生命科学、国际教育等学院的学子在所举办的各大全国、分区技能赛事中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助推助力。
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掌声与欢呼声也终会随风消散,但安医学子追梦路上的坚实脚印不可磨灭,安医大近百年来风雨兼程的初心从未改变。2021年,“十四五”的大幕缓缓拉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安医人将满怀光荣梦想,肩负使命重任,为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昂首阔步,矢志前行!(新闻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好学为先,力行为重——安医学子重大技能竞赛参赛回顾
相关推荐
-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新生入学理想信念教育
- 让党旗更加鲜艳——记“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药学院党委
- 曹云霞指导第二附属医院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
- 国际教育学院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吕雄文赴中国药科大学访问交流
- 师生共竞技 我校2020年秋季运动会开幕
- 我校一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名单
- 第一临床医学院“疫”路同行 呵护好心理健康
- 我校26人被授予第四届“江淮名医”荣誉称号
- 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专题学习严师德正师风
- 省民政厅督查组来教育基金会进行专项督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务实推进开放办学
- 我校多人荣获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称号
- 陈莹莹:“选择从医,就要尽责”
- 口腔医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题培训
- 顾家山在全省视频会议就疫情防控工作交流发言
- 学校对附属口腔医院领导班子开展年度综合考核
- 药学院召开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讲会
- 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子学习宪法知识 弘扬法治精神
- 学生工作例会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新闻公告
- 附属滁州医院军地联合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 03-17
- 第一临床医学院扎实开展党支部述职考核工作 03-17
- 学校研究贯彻全省改进作风大会精神落实举措 03-17
- 学校召开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例会 03-17
- 我校钱海生教授团队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7
- 附属滁州医院获省“五星防治卒中中心”称号 03-16
- 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 03-16
- 惟实励新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述职交流活动 03-16
高考招生
- 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