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明:甘做点灯人,照亮学生成长路
9月21日下午,讲台上的夏先明脸上洋溢着微笑,教室里回荡着他那充满磁性的抑扬顿挫的声音。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为了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弄通,他举一反三,打比方、提问题、作点评,然后再习惯性地问一句:“都懂了么?”全班同学正沉浸在他循循善诱的讲课中,听到提问,立即猛醒似的大声回答:“懂——了——”随后,便是一阵轻松的笑声。
夏先明,我校2019-2020年度十佳教师,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曾获得我校“优秀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20年,是夏先明从事教学工作的第10个年头。同临床、科研中取得的成果相比,他更在乎的是身为一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在乎的是自己言行对学生今后行医生涯所带来的激励和影响。“作为医生,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努力,而老师则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去努力。”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耕耘十年坚守教学第一线
扎根讲台,深化改革,潜心钻研,努力践行“师道”二字……有人探究夏先明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他这样回答道:“碰到教过的学生,学生认出我、主动喊‘夏老师’,这份荣誉和自豪,就是我工作的动力来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果,夏先明创新讲课方式,以病案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理论课、实践课及课外教学等,多环节、多层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让他们既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判断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的放矢,对症施治。“夏老师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每次听完夏老师的课程都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曾聆听夏先明讲授内科学知识的一位学生说道。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夏先明则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的申报、实验研究环节以及发表高质量论文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每次进行临床实习带教时,他都十分珍惜每一个病例,力图让学生能见得更多、记得更牢、学得更好。
“要将医学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贯穿于治病救人的始终,做到用心、用情对待病人,保证其身心健康。”在传授医学知识的时候,夏先明也时刻不忘教导学生“医德”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叮嘱团队成员和学生,在用临床知识帮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病人的关爱。
“教书育人”,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夏先明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尊重生命的高尚的职业操守。“德行兼备才能不辱使命”是他对学生的期望,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大学教师,要坚持自身的职业理念,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需要认定自身的职业追求、目标和方向。同时,教师要有骨气,要有儒士的风度、梅花的品格,不可有自负、自卑心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夏先明也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教师要拥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行动,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生一同进步,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春风化雨真心关爱学生
“教师这个岗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育人’,大学从一定意义来理解,是一个师生共同体,教与学并不是对立的,他们是和谐、统一且相辅相成的。”
在学生眼中,夏先明既是严师,又是好友。作为四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虽然工作很忙,但投入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却从未减少半分。
“李华(化名),性格内敛,不爱说话,沉迷游戏,挂科严重。”表格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是夏先明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为其定制的“个性摘要”。敏感心细的他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李华的“与众不同”,“他每天很早出门,很晚回寝,和室友、班级同学几乎零交流。”即便在夏先明说了十几句话之后,李华也只以一个“嗯”字来回答。
“建立其自信,努力走进他内心。”在进行了多次无效谈话之后,夏先明改变了策略。他经常给李华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并在李华顺利完成任务后,抓住一切机会表扬他。慢慢地,李华开始和夏先明交谈了,会主动提问题了。
从沉默寡言到愿意表达自己,李华慢慢变得自信,而他的成绩也从挂科四门减少到挂科一门,最终全部合格。“老师,您就是我的点灯人。”对于夏先明始终没有放弃、竭尽全力地帮助自己,李华十分感动。
对每一位新招的研究生,夏先明在他们正式入学前就开始了细致入微的辅导,并根据学生以前所学专业和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读书书目,让学生以短信的形式每天汇报学习进展。这样短信往复一直持续3个月,直到学生正式报道入学。“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学习其实有很多不同地方,尤其是对学生自主、自律意识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暑假里通过每天的学习,一点点适应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这样就不会在开学后手足无措了。”
新生入学后,他还会经常抽空打电话和学生“闲谈”,学习、身体、生活情况等都是其关注的内容。“在宿舍里,每当有导师的电话打来,其他专业的同学都会说‘肯定是你们和蔼可亲的夏老师打来的’。身为他的学生,心里真是既自豪又温暖。”一位夏先明的学生这样说道。
明确职责投身科研结硕果
“如何使教学有新意,传授最新的知识?这离不开科学研究。”夏先明认为,科研过程中需要有严谨求真的态度,对于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和实验误差得出的结果,自己要懂得判断,在具体的操作中汲取经验持续改进。
“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他一直坚持的理念,他总是积极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帮助他们在科研中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科研方法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才是最重要的。科研需要严谨性,也要具有想象力,一个好的想法,是逻辑性和想象力并行的,有好的想法才能有好的文章,敢于大胆假设,再去证明它。”
除了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夏先明本人作为第一主持人,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转化医学院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近10项课题。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一种急性胰腺炎模型动物胰腺组织RNA的提取方法”发明专利一项,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科研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顺利的,而是要在错误里找经验,直到找到正确的路。这个寻找的过程也许很快,也许很漫长,但只要肯下功夫、肯坚持,一定会有回报的。”夏先明说道。
“晨光照长路,你在大学里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选择、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新学期里,夏先明也给学生送上了寄语,“明确定位,勇敢逐梦。在奋斗的年华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让心灵成长,让身体康健,给自己的青春留下最坚实的印迹。”(第四附属医院 付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夏先明:甘做点灯人,照亮学生成长路
相关推荐
- 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新发现 曹云霞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再登国际著名期刊
- 第二临床医学院开展新闻写作培训
- 我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站前往中学开展活动
- 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八一”建军节慰问信
- 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举办专题讲座
- 第二临床医学院学子讲党史故事守初心使命
- 学巾帼精神 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 卫生管理学院举办“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
- 曹云霞勉励新生弘扬优良校风学风做大国良医
- 吕雄文赴合肥工业大学交流联合培养本科生工作
- 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药学院开启新学期新征程
-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专题培训 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
- 生命科学学院“校企育才大讲堂”开讲
- 研究生学院推进学院年度中期安全稳定工作
- 护理学院举办五四青年节线上系列活动
- 药学院召开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讲会
- 远程连线老师 我校学子高铁上全力救助昏迷患者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加强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 许存欣:搭起为基层健康服务的桥梁
- 学校召开返校复学各项工作办法审核会
新闻公告
- 附属滁州医院军地联合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 03-17
- 第一临床医学院扎实开展党支部述职考核工作 03-17
- 学校研究贯彻全省改进作风大会精神落实举措 03-17
- 学校召开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例会 03-17
- 我校钱海生教授团队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7
- 附属滁州医院获省“五星防治卒中中心”称号 03-16
- 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 03-16
- 惟实励新 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述职交流活动 03-16
高考招生
- 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