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蓝色半岛经济区”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及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基本职业素质,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工业机器人工程现场装调、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智能设备安装、编程、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方向
1、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
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调试和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工作。
2、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主要从事典型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人机界面系统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等工作。
三、职业能力
1.能读懂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结构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整理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的设计思路。
2.能测绘简单机械部件生成零件图和装配图,跟进非标零件加工,完成装配工作。
3.能维护、保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4.能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5.能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要求,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及应用系统。
6.能应用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绘制逻辑运算程序。
7.能收集、查阅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资料,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规范记录和存档。
8.能对机器人应用系统的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蓝色半岛经济区”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及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基本职业素质,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工业机器人工程现场装调、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智能设备安装、编程、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方向
1、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
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调试和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工作。
2、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主要从事典型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人机界面系统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等工作。
三、职业能力
1.能读懂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结构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整理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的设计思路。
2.能测绘简单机械部件生成零件图和装配图,跟进非标零件加工,完成装配工作。
3.能维护、保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4.能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5.能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要求,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及应用系统。
6.能应用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绘制逻辑运算程序。
7.能收集、查阅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资料,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规范记录和存档。
8.能对机器人应用系统的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学院集团化办学的总体思想引领下,以“中国制造2025”智能化产业发展为基调,秉承“德技双馨,机制英才”的育人理念,创新和实施“以岗导学、产学对接、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功能实训基地,培养汽车制造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层次的“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人才的缺口较大,需求较多,我院开设此专业的师资和教学条件都比较优越:机器人研究所有10名教师长期专门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拥有自己的系统集成技术和专利,我系引进了50台瑞森可移动机器人、3套机器人流水线教学工作站、1套工业机器人多工艺实训工作站、1套工业机器人大赛设备供学生学习和实训,这些为我系开设 “工业机器人技术”新专业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基础和实训基础。培养的毕业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生产技术,专业定位优势明显、就业平台起点高、职业发展选择广、技术成长空间大、职称薪资增长快。
一、人才需求
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64200台,占全球总量的30%,居全球之首。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还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
二、就业方向
1、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
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调试和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工作。
2、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主要从事典型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人机界面系统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等工作。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有一支由双专业带头人(1名专任教师、1名企业技术专家)、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一流教学团队,能较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主要任课教师简介:
解淑英: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维修电工技师。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控制学院,主要从事机电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取得的成绩有:多次获院优秀教案;学院新教师讲课比赛第三名;院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2008-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山东省三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1个,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二等奖;主讲的《汽车装配线的可编程控制》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6篇,EI收录1篇,3篇论文获奖,参与的1项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课题3项。
吴海艳:女,硕士研究生;讲师,数控铣技师;200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2009年,在烟台嘉华车辆部件有限公司从事夹具设计工作;2011年,在学院评估工作中获得人才评估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评为学院“三八”红旗手;参与并完成《汽车装配线的可编程控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讲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主讲的《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精品课程评为院级精品课;主编了《机械零部件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项目化教材。主持烟台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1项、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参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规划课题1项、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1项,均已结题。
常雪莲: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维修电工技师。2013年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机电相关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取得的成绩有:获院优秀班主任;执讲院级公开课《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长动控制》;参与资源共享课《可编程控制器》建设;参与省级课题《“创客”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潘翠云:女,本科,讲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主要从事机电相关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取得成绩有:多次获院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称号;参与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规划课题1项,均已结题;在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篇,获得国家专利1项。
王德兰: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工业机器人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2年至2017年于欧瑞传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专用的绝对值伺服驱动器的研发工作,完成项目有:支持17位/23位绝对值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的研发、支持EtherCat/Profinet总线伺服驱动器的研发、7.5KW-15KW大功率伺服驱动器的硬件升级等项目。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杨航:男,本科,2016年毕业于烟台大学,主要从事机电相关专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6年于山东天泽软控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机器人工程师,2017年参与的《可编程控制器》资源共享课被评为省级优秀资源共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