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专业
化学系在建校之初属于石油大学炼制系,2001年后属于化学化工学院,2011年院系调整并入理学院。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渐由从一个教学系逐渐发展成教学、科研、学科、专业齐全的综合系。具有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石油化学、油田化学为主的多学科教学和科研体系,拥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力量。现有教师67人,包括专任教师54人、实验教学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名、副教授23名,讲师17名;其中17人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43人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6名,学术型硕士生导师24名。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青年攀登人才建设工程入选者2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入选者2人,校级青年骨干人才建设工程入选者6人。
化学系秉承“开放融合、特色创新”的办学思路,拥有有机化学山东省级教学团队,有机化学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物理化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近年来,公开出版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大学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理科)》、《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教材10余部,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同时,化学系还建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和山东省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具有优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
化学学科简介
化学学科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学科,下辖化学一级博士点、化学一级硕士点及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拥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
学科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学科科研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根据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化学学科(Chemistry)在1096个前1%上榜机构中排名654位,比上年的排名(692位)上升38位,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其中1人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科学家。近五年本学科在高级别科研项目、高水平科研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科研奖励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绩:(1)获批各类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5项,到位科研经费2800余万,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500余万;(2)发表科研论文340篇,其中SCI论文283篇,JCR分区一区、二区以上文章35篇;(3)授权发明专利22项,申请公开发明专利35项。
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和导师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11年进行院系调整,化学系并入理学院,但应用化学专业留在化工学院,基于学校、学科及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2012年学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创建化学专业,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结合学校发展整体定位,依托学校石油石化学科优势,化学专业的定位是具有能源特色的化学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能源化学、生物化学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本专业一直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促创新”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走高端培养之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
化学专业每年招收50-60名学生,在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之外,基于化学系非常小的生师比,还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1-2名本科生配备1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和发展进行全程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起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新平台。通过“三个早进制(早进实验室,早进项目,早进课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潜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化学学科拥有多名高层次人才,如山东省泰山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孙道峰教授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李希友教授。
孙道峰教授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化学系学科带头人。孙道峰教授已发表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J. Mater. Chem.A在内的SCI论文100余篇,他引4000余次,个人H因子38,连续两年(2015、2016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系;邮编266580
化学系网址:http://scioa.upc.edu.cn:8100/
联系人:姜翠玉 (系主任) 0532-86983374
王荣明 (副主任) 0532-86983374
孙道峰教授领导的团队目前有300平方米的综合性实验室,配置单晶衍射仪、热重分析仪、荧光光谱仪、比表面吸附仪、气相色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和锂电池钠电池等大型仪器,能满足材料的基本表征、气体吸附与分离系统和膜分离系统、荧光传感测试和电池测试系统等性能的测试。在配位化学、材料化学、电化学与电催化化学、超分子化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J. Mater. Chem.A等国际主流顶尖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
李希友教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一直致力于光化学与光物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转化中的光物理与光化学,人工光合作用两个方向。研究工作瞄准光化学与光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以解决太阳能利用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目标,通过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推动应用研究的发展。研究工作中注重实验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李希友教授至今已发表J. Am. Chem. Soc.,Org. Lett.,Chem-Eur. J., Langmuir等国际期刊SCI论文102篇,影响因子在3.0以上的4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文章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