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主页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 专业介绍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掌握煤田地质基础理 论,熟悉煤炭资源勘查规范,掌握矿井地质工作方法,能够从事煤炭资源勘查与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地质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始办于1957年,2005年开办高职教育,累计培养了2500多名优秀毕业生。本专业是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近年来,该专业探索校企“双主体”专业建设体制机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2011年至2013年获得教育部和中央财政支持,从事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014年 经陕西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建设项目获得优秀。通过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核心专业建设,带动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钻探技术专业、地球物理勘查专业、工程测量与 监理等群内相关专业的建设,地质勘测专业群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全省煤炭地质勘查和矿井地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专业。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350人, 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办学较早,办学规模一直居于前列。近年来,学院把握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时代机遇,依托煤炭行业优势,快速发展壮大,在教学、科研、校 企合作、社会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在陕西煤田地勘行业以及全国煤炭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为满足煤炭地质勘查企业和煤炭生产建设企业对煤炭地质与 勘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面向两个社会职业岗位:煤田地质勘查企业、煤矿建设与生产企业的地质勘查技术人员。

二、就业面向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主要就业单位: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煤矿建设企业、煤矿生产企业、相关的地质勘察研究院所。从事煤资源勘查工程设计、现场勘查施工与监理、 地质资料编录与技术管理、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等工作岗位;煤矿建设企业、煤矿生产企业的矿井地质工作岗位;相关的地质勘察研究院所的现场勘查施工、地质编录 与技术管理工作。

三、职业岗位发展规划

工作1~2年 初始岗位群:在单位技术员指导下参加煤炭地质勘查各个阶段地质填图、煤炭资源勘查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管理、煤资源勘查工程施工中的煤质工作;参与煤炭资源 勘查工程施工的“三边”工作;担任矿井建设与生产期间的井巷掘进、工作面回采的见习地质技术员,参与瓦斯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煤炭资源管理及矿山环境地质 等岗位上的地质工作。

工作3~5年 发展岗位群:获得初始岗位群的生产实践经验后可独立工作在以下岗位上:煤炭地质勘查各个阶段地质填图、煤资源勘查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管理、煤资源勘查工程 施工中的煤质工作、煤炭资源勘查工程施工的“三边”工作,地质勘查工程施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煤炭资源勘查工程设计、报告编制工作的技术员;矿井建设与生产 期间的井巷掘进、工作面回采的地质技术员,专职从事瓦斯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煤炭资源管理等岗位上的矿井地质工作。再经过2~3年的生产实践,获得工程师技术职称,可担任地质勘查项目技术主管、项目部经理;矿井建设及生产期间的地质技术负责人。毕业一直从事本职工作10~15年,生产实践、工作经验更丰富,并继续深造获得本科以上文凭后,可胜任地质勘探队总工、队长、煤矿地测总工程师、煤矿矿长等工作。

四、主要学习课程

普通地质学、计算机地质制图、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地层分析工作方法、水文地质、工程测量、矿井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勘查信息采集及处理、地球物理勘探、煤资源地质学、煤炭地质勘查技术、钻探工程、瓦斯地质、MapGIS制图、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等。

在校三年理论教学占46.45%,实践教学环节占53.55%。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共22人,其中校内专兼职教师14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教师队伍中教授6人(2名专业带头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助理讲师4人。

教学团队专兼结合,老中青梯队配备合理,确保了教学团队的持久生命力和煤田地勘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专兼结合,教学、科研并举的高水平“双师结构”队伍。近年来,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合作或者独立承担科研项目10项,编写教材10余本,发表科研论文46篇,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奖励,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和技术服务57项,省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1项,院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4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