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专业介绍:
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面向社会急需和潜在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培养掌握食品营养与检测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营养成份分析的技能,能熟练掌握食品分析的各项基本操作,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食品分析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对个体和群体进行营养膳食指导,取得食品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食品企业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及公共营养师的工作特点及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形成的特点,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完成食品检测真实工作、公共营养师工作任务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分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学生的就业,突出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为核心,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导,以典型食品、典型案例为载体、以企业实际检验任务为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三阶递进,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课程组织与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构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体系。加强学习情境的开发和设计,通过设置学习情境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
(2)以行动导向为主,开展多种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
以“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开展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以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合作。同时开展“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双证制”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
(3)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大量采用可视化、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引导文等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素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完善课程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传统课程评价模式,建立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考试结合、终结性与过程性考试结合、专业考试与能力评估结合、课程教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整体性评价体系。并把技能竞赛规范及要求、技能训练融合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创造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具有基础医学、预防医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具备食品检验学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专业英语,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全国,能够在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食品生产经营流通领域、食品营养与检测实验室、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等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卫生监督、食品营养保健等工作。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食品分析、食品品质控制与检测的方法,具有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分析检验的能力;具有食品营养开发与保健,合理搭配营养平衡膳食的能力;具有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市场流通经营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对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进行理化检验和卫生检验的技能,具有评定食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从事检验监测所必须具备的法律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掌握食品卫生法规,具有一定的食品质量管理能力,熟悉有关法律、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毕业生可获得化学分析中、高级工、食品检验工、食品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食品营养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颁布的白领职业,具有良好的薪资潜力,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等事业单位从事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和检验工作。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从事品质控制、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还可在餐饮行业、酒店、学校等从事质检和营养膳食指导工作。在校时还有机会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等项目的省级和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免试入读本科的机会。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及《中国国民营养条例》等相关法律的施行。社会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的要求将更高,知识面将更广。为更好地培养受社会与企业欢迎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特意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商讨专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食品品质控制与检测的能力、食品营养开发与保健及现代仪器分析操作与维护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化学类课程模块;食品类课程;检测类课程;管理类课程。本课程体系改变了原来片面追求课程的完整性而忽视课 程的整合和重组的做法,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来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既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又构建了食品行业各专业方向均适用的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不仅为后期学习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打下基础.又使学生具备转岗的能力,充分满足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主干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营养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食品配餐与膳食评价、水产品检测技术、农产品检测技术。
专业特色
一、旺盛市场需求为毕业生就业前景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对我国传统的食品制造、流通及安全监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负责检验食品的人员大都是念医科、兽医或者法律的毕业生,真正懂得食品安全检测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自200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后。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初步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根据福建省对食品企业、食品卫生防疫和食品监督与检测等方面的调查与了解,每年需要180多名食品检测专业的人 才。五年后每年将以20~30%的幅度递增,而全国的调查数据显示,人才缺乏达80万之巨。随着《中国营养改善法》、《中国国民营养条例》、《营养法》的相继出台,将直接催生大量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专家估计,届时仅浙江专业营养方面的人才缺口将达到2万人以上。营养保健师将成为近期最抢手的职业之一。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及老百姓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已经迫在眉睫,食品质量检测及营养保健师是目前最紧缺的职业之一。因此,报考选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以“宽口径、高技能”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以“宽口径、高技能”为出发点,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 生物学和食品营养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食品营养价值及其评价检测、平衡膳食设计及营养强化、食品分析检测与卫生检验、各类食品.生产特别是营养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大中型食品、保键品生产企业从事食品营养与配方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部队、医院、大中专院校、餐饮业的营养膳食设计;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市场营销:食品质量检测单位、食品流通领域从事质量检测、分析工作。
三、雄厚的办学实力是本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1.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具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该团队中具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4名,占专任教师总数40%,中级职称5名,占专任教师总数50%,双师素质占专职教师总数达到100%。);兼职教师4名(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4名,达到兼职教师总数100%)。参与本项目建设的人才梯队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结构齐全,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且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
2.食品理化实验实训室位于26号楼安全技术与环境工程系化学实验实训中心5楼及四楼,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目前已建有微生物药品室、微生物准备室、微生物技术实训室、食品分析室、样品前处理室及高温室、药品储藏室、有机实训室、化学分析室、分光准备室、分光光度室、天平室、液相实训室和气相实训室等。
目前,化学实验实训中心拥有价值200多万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大型精密仪器有:16台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两台岛津LC-10AVP 液相色谱仪,一台岛津LC-2010液相色谱仪,两台岛津GC-14C气相色谱仪,一台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一台戴安的离子色谱仪ICS90,北京普析的TU-1901双光速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和两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以及两台上海辰华的电化学分析仪CHI610C,两台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2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8台旋光仪,4台阿贝折射仪等,还有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等供微生实验的一些常规仪器。能保证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各课程标准所规定实验实训项目教学的实施,满足学生实际操作训练的需求,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