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介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

专家谈专业(冯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秀成,工商管理学院书记兼副院长、经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毅军,经贸系教授)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专多能,知行合一”,培养复合型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效果所必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前身是我校于1989年开办的“工业外贸”专业,后经教育部专业调整后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校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也是我校授予经济学学位的本科专业之一,更是石油系统内最早的外贸类专业。我校开办本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石油工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和石油公司逐步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形势,因此十分重视专业特色和教育理念,强调突出石油特色和强化外语能力提高,并逐步将服务领域扩大到石油工业以外。国贸专业学生素以具备优良的素质而著称,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石油石化领域和其他行业,并逐渐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对外业务的骨干力量。2012年,本专业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就业导向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调整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能源市场分析方向),这也是国贸专业方向一个新的探索。而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国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载体(一体),一方面夯实经济、贸易与金融的相关基础及专业知识(一翼);另一方面抓住“市场分析”这个方向,通过对具体市场的认知、考察、分析、建构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对国际能源市场分析的基本技能(另一翼),实现一体两翼。为了更好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专业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较高的外语水平(学位要求英语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CET六级),加强国际化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就业出口。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其中董秀成教授主持的“能源战略与政策”和刘毅军教授的“驱散雾霾的阴影,走进天然气经济”视频公开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立足国际化,主要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以及较强的国际能源市场分析能力,掌握国际能源市场分析能力、掌握国际能源市场分析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公司、企事业单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及国际能源市场分析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双语)、金融学(全英文)、微观经济学(全英文)、宏观经济学(全英文)、财政学、经济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全英文)、能源政策与战略、国际贸易(全英文)、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国际金融(全英文)、国际商务英语(全英文)、国际商法(双语)、国际能源市场分析实践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和主要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去向基本上是三分之一出国深造;三分之一保研、考研;三分之一就业。在历届出国读研的学生中有申请到美国康乃尔大学(Comell University)经济学专业、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数量金融专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专业的,还有申请到英国G5大学或其它知名大学的。在保研的学生中除了保入本校以外,保入外校的也很多,如: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就业去向主要有银行、石油企业或其它企事业单位,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以及股份制高科技企业的国际贸易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