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学院以能源动力系统工程为工程背景,以热科学理论为学科基础,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设置了“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水电站动力设备”、“供热通风与空调”二个专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省重点专业。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为人师表、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1名,其中理论教师42人,实验教师8人,行政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共1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9名、副教授20名,博士13名,7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湖南省及电力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名。 学科建设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在二级学科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主要学科的学科方向: 1、动力机械状态检测、故障诊断与控制技术 2、动力机械材料特性及寿命预测 3、动力机械辅助设备研究与设计 4、传热传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5、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与模拟技术 6、多联产柔性能源系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 7、煤的燃烧理论与高效燃烧技术 8、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技术 9、热力设备及系统的优化运行与节能与技术 重点实验室及特色实验室 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效热交换技术及设备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研究能源的高效转换与利用技术及设备、能源与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等有关问题及有关领域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此外,我院还拥有校级重点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以及“火力发电厂仿真实验室”、“人工环境实验室”、“流体计算软件系统”、“数值模拟实验室”和建设中的“高效传热实验台”“大型锅炉燃烧实验台”等一系列体现我院的学科专业特色的实验室;以及旋转机械数据采集及自动诊断系统(ADRE?forWindows*/208-PDAIU)、随机信号分析系统(CRAS)、频谱分析系统(PL202)、信号发生器、信号采集与存储系统、传感器校验系统等实验仪器设备。 科研工作 我院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7部,获厅(局)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1项,获专利4项。 主要科研成果 1、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2、电站锅炉汽包寿命在线检测系统 3、锅炉负荷煤质通用技术 4、钢球磨煤机噪声控制技术 5、大型火电机组调峰技术 6、大型汽轮机防止汽缸偏移技术 7、大型汽轮机故障定位技术 8、汽轮机剩余寿命无损检测技术 9、多功能液力控制阀技术 10、压嵌式自力平衡阀技术 11、无泄漏磁力驱动塑料自吸泵技术 12、多相流泵技术 13、IQ轻小型离心泵技术 14、煤粉锅炉可调卫燃带技术 15、空调冰蓄系统技术 16、高效换热元件 17、架空导线快速节能融冰技术 18、架空导线覆冰自动检测系统 19、防止高空电缆微动损伤技术 20、微电子领域低温热管技术 21、广式太阳能电辅热蓄能中央空调技术 学生工作 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是对全院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的部门。学工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旨,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党建为核心,通过组织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特色团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