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以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建设,基本情况如下:①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②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③建设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实验中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项目;④校级特色专业;⑤学校A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的核心支撑专业。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6人,1人为山东省教学名师,6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或工程实践经历。近年来,教师在《电子学报》、《IEEE Transaction on Multimedia》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多项,进帐经费200余万元;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得厅局级科研奖励多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跟踪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及通信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前列,其中,2014年、2015年和2017年正式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名。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主要面向通信(含软件)、数字家电、计算机与互联网产品等行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考研率在毕业人数的20%左右,考取的学校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50余项。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高频电子线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FPGA/CPLD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另外,还有课程相应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等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