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
一、总体培养目标:
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 掌握口腔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操作技能,在毕业后能够具备口腔临床执业医师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并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生学习和在口腔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较强的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较高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的口腔医师。
1、思想品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医德医风,融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师形象;强烈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
2、知识目标:具有较广泛的人文学科(特别是行为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学及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知识。
3、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口腔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能力,基本的临床科研能力,初级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能力,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宣教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诊治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初步掌握口腔疑难病症的诊治原则。
三、师资力量
口腔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45-60岁12 人,35-45岁31 人,35岁以下 5人,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6名,硕士以上学历13人,教学管理人员均为副高以上职称。梯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院也积极引进人才,鼓励学历提升,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
四、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2、主要课程: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英语、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2)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病原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诊断学、预防医学等;
(3)医学专业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喉科学等。
(4)专业基础课: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应用解剖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口腔材料学。
(5)口腔专业课:口腔内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材料学、儿童口腔医学、预防口腔医学。
五、课程设置
全学程共开设必修课43门,选修课要求修满32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16分,专业选修课16分。
六、授予学位
本科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核合格,完成32学分选修课学习(其中公共选修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达到学院规定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符合学院毕业的有关管理规定者准予毕业,并颁发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若未在五年内修完所学课程、获得规定学分,可在两年内延迟申请学士学位。